学术报告
华辉: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衰变和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5   浏览次数:79

报告题目: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衰变和结构研究

报告时间:2024年1月18日 15:00 

报告地点:闵行校区物理楼226报告厅

报告人:华辉 教授

主持人:程奕源 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华辉,1999 年7月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8月-2003年8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后,2003年9月-2004年2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主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原子核衰变和结构的实验研究,在PRL、PLB、PRC、CPC等国内外SCI期刊上发表100多篇文章。曾获中国核物理学会胡济民教育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6)。

报告摘要: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衰变为人们研究这些不稳定核的结构和稳定性提供了关键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谱学手段。例如借助滴线区核子发射研究,可以探寻滴线外的新核素,揭示非束缚原子核的奇特结构和衰变特性,对探索原子核稳定性的极限、理解同位旋非对称条件下核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组对质子滴线区18,19,20Mg和21Al同位素的多质子发射现象开展了实验研究。使用不变质量法重建了目标核18,19,20Mg和21Al的衰变能谱,这是人们首次在实验中发现18Mg这一新核素,也是目前为止实验上观测到的第二例通过四质子发射进行衰变的原子核。实验同时观测到了18Mg中可能的第一个2+激发态,其激发能高于具有8个中子满壳层的20Mg,为远离稳定区原子核中N=8壳层能隙的减弱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利用β衰变开展了双幻核132Sn附近的丰中子Ag(Z=47)和Rh(Z=45)核结构的实验研究。在Ag同位素中,发现在N=82处, Z=40亚闭壳能隙可能存在明显的减小,表明N=82壳层的减弱。在Rh同位素中首次发现在N=70处出现大的壳能隙。